词楼网 > 名言 > 正文

​郑板桥的名言佳句赏析 郑板桥的品质

2023-08-02 17:39 来源:词楼网 点击:

郑板桥的名言佳句赏析 郑板桥的品质

郑板桥的名言佳句赏析 郑板桥的品质

郑板桥名言

郑板桥,清朝有名的画家,文学家兼诗人,有着坎坷的经历。在他的一生之中有着很多的闻名后世的作品,其中不乏有着很多的名言佳句,以下几个是较为出名的。

image.png

郑板桥诗

“难得糊涂”,凡是知道郑板桥的人都会知道,这是郑板桥名言之一,郑板桥曾经先后在朝廷的两个地方当过知县,对于官场中的黑暗有着很深的体会,可是他自己却是不会同流合污的,可是想也知道,再官官相护的官场之中,想要独善其身是很难的,更何况他还是一个极为聪明的人,对于那些黑暗的事情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可是又无能为力,因此就想装糊涂,但是一个什么都知道的人又怎么能够装糊涂,因此他就发出来“难得糊涂”这样的感叹。一句话代表了郑板桥对于现实的无奈和心酸。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知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这首诗是郑板桥题在他的传世画作《竹石图》上的,这几句话,通过写竹子那种顽强不屈,不畏环境艰难,坚强生长的精神来鼓励人们学习竹子的这种精神。这首诗对于后世之人有着很高的励志作用。

“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这句郑板桥名言通过屋舍不用大,花不在多来体现出郑板桥淡泊名利,是富贵如浮云的高洁品质。

郑板桥名言还有着很多,有励志的,也有描写友情和其他的,从这些名言之中我们可以看出郑板桥是一个谈泊名利,心怀天下,对友情至真,对亲情至善的人。因此,我们就知道他为什么会流传后世了。

郑板桥吃亏是福

吃亏是福是郑板桥的著名话语,也是正板桥先生著名的书法作品,全文是:满者损之机,亏者盈之渐。损于己则利于彼,外不得人情之平,内得我心之安,继平且安。福即是矣。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一个人应该有一个平常心,如果懂得付出而不去计较自己是否会“吃亏”,那么你将拥有一个富有的人生。这是一种哲学思想,和福兮祸所依是一样的道理。

郑板桥《吃亏是福》书

关于郑板桥吃亏是福还有这样一个故事。说郑板桥有一个亲戚,一直在洪江经商。有一次他从水路运送一大船木材到江浙一带去销售,但是此次航行非常不顺利,到了途中搁浅了,如果不能按时到达就将亏损。

就在这个人非常着急的时候,汛期却到来了,于是他们加快速度按期到达了。而到了以后发现别人都卖完了,这时候碰巧江浙上有要修筑,需要大量木材,他们不但没有亏本,还迅速销售一空,最终赚了一大笔钱。

郑板桥的这位亲戚将这件事情告诉了郑板桥,郑板桥听了以后非常有感触,于是当时就写下了这句名言。这就成为这句著名话语的来历。

不管这个郑板桥吃亏是福故事是不是真的,但是这句话是非常著名的,现在的很多人,还认为这句话为经典。这句辩证看待问题的方式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思考,也成就了郑板桥的这个经典书法,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书法的同时还给我们深深的启迪。

郑板桥难得糊涂

郑板桥家里有块匾写的是“难得糊涂”,用了隶书、篆书、草书三种字体,不同凡响。

《难得糊涂》图片

这四个字读起来容易、理解起来也容易,做起来却很难,世间没有几个人能够真正的做到在该糊涂的时候糊涂。糊涂和聪明是相对的,人的一生中,都在极力表现聪明,有些人的聪明叫做小聪明,有些人的聪明叫做狡诈,只有少数人的聪明叫做智慧。聪明如此重要,是因为人很多时候都很糊涂,做事糊涂,做人也糊涂。

郑板桥难得糊涂背后有个有趣的故事,有次,郑板桥到云峰山游玩,晚上的时候住在一个老者家里,老者自称糊涂老人,说话间感觉老者很有学问,不像普通人家,两人聊得很愉快。老者家里有块很大的砚石,材质是上等品,不是寻常家能够拥有的,郑板桥看了非常喜欢。老者请郑板桥留下真迹,日后把字迹刻在砚台下面,以作纪念。郑板桥是个爽快之人,没有拒绝,他觉得这位老者不是普通人,题了“难得糊涂”四字,并盖上自己的印章。郑板桥也请老者题字,老者也没客气,提笔写了一段话,意思是得到精美的砚石难,得到顽石更难,美石要变成顽石是难上加难,因为顽石被乡野村夫拾走了,难得在富贵人家见到。老者题完字,盖上印章,郑板桥一看果然是退隐的高官,又补填了一行文字,说的意思是糊涂比聪明还要难。后来郑板桥难得糊涂这个故事传开了,这四个也被人们广泛使用。

郑板桥的故事

郑板桥是我国清代著名的艺术家,他一生为人豁达,虽然也曾做过官,但是官位很小,只做到了县令。但是对于这样一位艺术大家,从来不少文人轶事,关于郑板桥的故事也不少,其中一个比较有意思的就是郑板桥在做官时候遇到的事情。

郑板桥画

话说郑板桥在潍县做县令的时候,有一天正在衙门中办公,他的差役传报说自己的知府大人来了。知府大人是郑板桥的上级,如果换了别人,早就马上出去迎接,极尽阿谀奉承了,但是郑板桥并没有这样做。

原因是这位知府大人的出身并不好,他并不是举人出身,而是捐班出身,所为捐班是清朝时候的一种做官渠道,说白了就是用钱买来的管。而这个知府大人还不通文墨,肚子里实在是没有一点真才实学,所以郑板桥对他是看不起的,就没有出去迎接。

这自然就让知府大人很不高兴了,随谈看不起这位知府大人,但是还是需要找到的,于是郑板桥就摆酒招待知府大人。在酒宴上,知府看着郑板桥就生气,这个时候恰巧差役端上一盘河蟹,知府知道郑板桥才学过人,就想羞辱他,于是让他以河蟹作诗。

郑板桥当然知道知府大人这么做的意思,于是就吟道:八爪横行四野惊,双螯舞动威风凌,孰知腹内空无物,蘸取姜醋伴酒吟。不但做出了一首好诗,还趁机讽刺了知府大人毫无才学的本性,实在是大快人心。这个郑板桥的故事让很多人都对郑板桥的智慧折服。

郑板桥字画

郑板桥是清朝著名的书画家、文学家。康熙年间为秀才,雍正年间为举人,乾隆年间为进士。郑板桥的字画非常出名,主要以兰、竹、石为主,所画之物寓意深刻,被世人称之为“三绝”。

郑板桥作品图片

郑板桥字画的代表作品有《清光留照图》、《兰竹芳馨图》、《甘谷菊泉图》、《丛兰荆棘图》等。郑板桥的书法称为“六分半书”,人们称之为“板桥体”,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面旗帜,著名的书法作品有23岁写的《小楷欧阳修》、《秋声赋》和30岁写的《小楷范质诗》。他写的字工整有力,字里行间带着秀美,采用独创的笔法写作,他的笔体大多是隶书,还掺杂了楷,行、篆、草等别的书体。六分半书最著名的代表作是《行书曹操诗》。此作品当中的笔体隶意颇浓,兼有篆和楷,字的形体大都是扁长相间,与曹操的阔达诗风极其相似。

郑板桥字画寄托了自己的思想,他嫉恶如仇,反对贪官污吏,将思想融入到作品当中,郑板桥的题画诗已摆脱传统单纯的以诗就画或以画就诗的枷锁,他每画必题以诗,有题必加,扩宽了画面的广度和深度。郑板桥的《瘦劲竹子画》就是这样一部作品,是郑板桥担任山东潍县知县所作,此画中的竹子不是自然竹子的展现,诗题也不是无感而发的诗,透过这幅字画,使观看者可以体会到郑板桥的人品,感受到他身系百姓的情怀。

郑板桥书法价格

郑板桥是我国清代著名的艺术家,他不仅把竹子画得出神入化,在书法上也是集大成者,他对书法的大胆创新,是前无古人的,所以堪称书法大师。到现在人们对于郑板桥书法的推崇还是非常高的,而这种推崇就表现在郑板桥书法的价格上。

郑板桥书法价格

郑板桥的书法很多都是和他的画作在一起的,也就是在一幅画上有自己的提诗,这样让整幅作品更加完整。而现在这样的作品在国内非常受欢迎,甚至到了寸纸寸金的地步,从现在拍卖的价格就可以看出来。

比如在2011年拍卖的,郑板桥在1756年作的《竹石》图,价格是4600.00万元;而在2014年12月拍卖的郑板桥1764年作品《竹》,价格达到了3795.00万元人民币,从这个价格中不难看出郑板桥作品受欢迎的程度。

而郑板桥的书法作品,如果没有字画那么就会价格稍低于这个价格,但是也不会很低,最少现在也要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现在的拍卖,郑板桥的一部书法作品达到千万的价格并不稀奇。

郑板桥的书法是自成一派的,人称板桥体或者“六分半书”,郑板桥的书法博取众家之长,他研究过很多书法大家的作品。黄庭坚、赵孟頫郑板桥研究过,苏东坡的他也研究过,还有王羲之和王徽之的也研究过,甚至是张旭和怀素的草书他也研究过。

郑板桥的书法作品并不是简单的拼凑这些名家的优点,而是根据自己对他们的了解进行全面的创新,这才是郑板桥自己的书法风格,也是现在郑板桥书法价格如此之高的原因。

郑板桥六分半书

开宗明义,首先来说一下六分半书的意思。其实“六分半书”指的就是郑板桥所创的书法字体,被世人称为“板桥体”。郑板桥将隶书笔法形体掺入行楷,创作出这种介于楷隶之间,但是隶又多于楷的字体。由于隶书又被为“八分”,所以郑板桥又戏称自己所创的这种不是隶又不是楷体的字体为“六分半书”。

板桥的画作

其实在郑板桥的书法创作中,大部分是以题画诗的形式而被广泛熟知且流传于后世的。而郑板桥的这种作品以诗、书、画合璧的形式出现,将书法的技艺与诗与画融合在一起,又显示出独特的美。郑板桥的作品,可谓是独树一帜的,其才华,其风采,在他的作品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板桥六分半书有着它自己的特征。板桥的字不止是将隶书笔法形体掺入行楷,而且又以行草的笔法在书写。不仅如此,在他的字中,还掺入了画兰画竹子的笔法。有一首诗曾夸赞板桥写字如兰,作兰如字,下笔自成一家。可见当时郑板桥的字画在文人心中的特殊地位。就连现代著名的画家傅抱石也这样说郑燮的字——是结合了真、草、隶、篆四种书体,但是又是以真、隶为主的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式书体,并且在这种字体中,又是用作画的方法去写字。

从郑板桥六分半书就可以看出来,板桥是一个敢于突破传统,拥有大胆进行自我创新的意识的人。他的作品就像板桥的为人,不拘泥一格,自由而随性。

郑板桥吟诗赶小偷

作为一名文人,自然是对偷鸡摸狗的事容不得,但是郑板桥吟诗赶小偷怎么一回事呢?

郑板桥吟诗赶小偷

民间说郑板桥由于开仓济民的得罪了上级,于是称病辞官回家了。在他辞官回家时,“一肩明月,两袖清风”,只是随身带着一条黄狗,一盆兰花。在一个夜晚,天气非常冷,月黑风高,还下着大雨,郑板桥在床上辗转反侧睡不着。正好这时有小偷光顾家中。郑板桥想道:如果自己高声呼喊,万一小偷跟自己动手,恐怕自己无力对付。但是小偷都进家门了。假装睡着了,任凭他在自己家中肆意妄为,随便拿取,又很不甘心。于是他略一思考,翻了个身面朝里,低头闷声吟诗道:“细雨蒙蒙夜沉沉,梁上君子进我门。”这个时候,小偷已接近床边,听到这声音暗自吃惊。接着又听到:“腹内诗书存千卷,床头金银无半文。”这下小偷心想:都这样了,不偷也罢。于是小偷转身出门,又听到里面传来声音说:“出门休惊黄尾犬。”小偷心里寻思着既然有恶犬,为何不翻墙而出。正准备上墙,又听到:“越墙莫损兰花盆。”小偷仔细一看,墙头果然有兰花一盆,于是他细心避开,脚刚落地,又听到里面说:“天寒不及披衣送,趁着月黑赶豪门。”

从郑板桥吟诗赶走小偷就能看出他首先来说为官很清廉,只带了一只狗,一盆花离开。人也很大度,遭遇小偷还提醒他屋外有狗。聪慧有智谋,有才华,出口成诗,这就是郑板桥吟诗赶小偷的故事。

郑板桥开仓济民

大家都知道的是,郑板桥是一位清廉、正直的人,做官的时候也是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据说,在他做官的时候,还发生过一件郑板桥开仓济民的事,这件事被广为传颂。还被作为文章《郑板桥开仓济民》,那么这究竟是怎样的一个故事呢?

郑板桥开仓济民

根据资料记载,当时郑板桥先生在潍县任县官时,正好遇到当地发生百年大荒灾,百姓饥饿到想要吃人的地步。郑板桥作为县令下令开仓济民。当时有人阻止他,说没有上级命令不可以这样做。板桥当时说:“这都什么时候了,还要向上面请示?来回周转反复,百姓怎么活命?如果到时候上面怪罪下来,我承担开仓济民的后果。”于是他就这样把粮食发放给百姓,使得上万人可以活命。缓解了当时的饥荒。等到他任期到的时候,潍县的百姓都沿路送他。在那样一个时期,人民对他感恩戴德,称他清正廉明,爱民如子,一时被广为传为佳话。

《郑板桥开仓济民》这篇文章,从文中一开始就说郑板桥从来不受贿赂,说明他的清正廉明,而且平时生活中喜欢与文人喝酒吟诗,在工作上能做到从不拖欠公文,再到碰到饥荒时果断开仓济民就可以看出郑板桥是一个富有文学气息、有才,为官时可以做到关心百姓、受民爱戴、清正廉明、爱民如子、敢于负责,虽然才识渊博但是为人谦虚的良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