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楼网 > 名言 > 正文

​著名哲学家荀子名言有哪些

2023-08-02 18:48 来源:词楼网 点击:

著名哲学家荀子名言有哪些

著名哲学家荀子名言有哪些

荀子名言

在书籍中,名言所扮演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说写一本书籍,你不曾用过任何的名言,那么这本书籍也就会失去了文采,失去了流传的目的。所以很多古代思想家的名言,在书籍里面还是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们通过自己的名言,而赋予了书籍丰富多彩的魅力。就如荀子名言,也是如此的。

image.png

荀子画像

荀子在世时为后世的人们留下了很多的名言,不管是在学习上还是在做人上,荀子所留下的名言,其实都给人以警醒,告诫了很多的人在学习的路上,应该要怎么去做,才能够变得比较优秀,要怎么去做,学习之路才是比较顺畅的,不至于说因为学习的辛苦,从而就放弃了学业之类的。

这些在荀子的名言中,你都是可以看到他的身影的。特别是荀子名言中的劝学部分,更是让无数的学生都感觉到特别受教。其次就是在遵从礼仪方面了,对于这个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而言,礼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没有礼就不成方圆,这一直都是人们所遵从的,人与人之间应该要有礼,那么才能够变得比较和谐。

而这些都在荀子名言中有所诠释。当你想要知道怎么样的学习才是正确的学习,当你想要知道什么样的人际关系才是正确的,当你想要知道找到一个反省自己的机会,其实多看看荀子名言,都可以给你一个解答,让你顿时豁然开朗,变得更清楚。

荀子非十二子

著名文章《荀子非十二子》是荀子的著作《荀子》三十二篇中的第六篇。其对我国古代史的发展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该篇文章的内容主要是对战国时期墨翟、宋钘等学派思想进行批驳。

在文章《荀子非十二子》中,荀子通过逐一、全面的对陈仲、孟轲等十二人的观点主张进行的批判与驳斥,最终将文章的批驳重点引向孟、思学派,并提出了要统一天下,必先在改善诸家各异的言行上下功夫。

荀子对诸家学说的批判主要是围绕什么理论才是能够帮助君主治理国家。如荀子对他嚣和魏牟的“利己”主义进行了批驳,并批判了陈仲、史鱼酋又太过于对人的性情加以抑制,以致几乎偏离了人的正常性情;对墨翟、宋钘的功利之观进行了批判,指责慎到、田骈虽然也以法治国,但未与礼相结合,法同虚设;认为田骈和惠施两位大家只会在文字上做文章,严重缺乏实践基础,继而严重背离了治国之道,同时,对子思、孟轲的学说予以犀利的批判,指出子思和孟轲在根本不知晓孔子思想的前提下,就根据有限的事实编造出五行学说,严重影响世人的思想。

荀子认为,这些学说都无法作为君主治理国家的理论依据,更不能在治理国家上,向君主提供任何参考。且提出只有自己的思想学说才可作为君主治理国家的依据,才可以满足君主治理国家的需要。

荀子的著作

荀子,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学识广泛的学者,也是著名的思想家,虽说,没有与孔子齐名,但是,他的思想也是极其具有影响力的。

荀子画像

和孔子一样,中国古代的学者都有一个与自己同名的著作,荀子也一样,他的著作就叫《荀子》。由于荀子出生在百家争鸣的战国后期,所以,他的思想是混合了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多家思想的。所以,其作品所表现出来的内容也是多种多样的。

首先,是在学习方面。荀子有一篇名气比较大的文章,它不仅仅是中国语文教材中必须学习的文言文,而其中也产生了许多有名的句子,从中又衍生出了一些词语,例如,锲而舍之,锲而不舍等,这两个词其实是可以表现出荀子对于学习的一种态度的,也可以说是他对于大众学习的一种要求,认为一个人对待任何事情要能够坚持不懈,而不应该中途就没信心放弃,尤其是在学习上,他劝诫人们学习要一直坚持,一直努力,这样才能取得成功。

荀子也有关于人在自己内心方面看法的文章。荀子对于人生来所具备的特性与别人的看法大不相同,他认为人生来就是有欲望、贪念,而善良是后天学到的,所以,为了变善良、变好就要进行学习。

上述两个方面只是荀子著作的一小部分,荀子的作品有许多,有让人们向善,也有对于自然的认识等方面的文章。

荀子修身

《荀子修身》是荀子的著作之一,也是荀子思想的重要体现。今天,我们就跟随小编一起看看《荀子修身》告诉我们的究竟是什么?

荀子石像

“修”是修理、修养,“身”就是身体、精神和心灵,而所谓“修身”就是指,人们通过对生活中种种体验进行参悟,从而提高自己在思想、道德等方面修养,这样有利于人们身心的健康。修身一直都是思想家注重的事情之一,荀子也不例外。

在《荀子修身》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领悟到的一来就开始教人们正确地对待身边的好坏、善恶,告诉人们向往善是有利于取得成功的,然后,又告诉了人们什么是善与好,以及教人们变善、变好的方法,指出要提高自己在思想、人品等方面的修养,有利于自己变善和变好,从而说明了修身的重要性。

又说明了人们从善,对人品方面有较高修养的好处,荀子说这样的人不势利,可以过得快乐,而且会减少外部对自己的威胁;另外,对于修身过程的艰难也进行了说明,告诫人们修身要有一直坚持的毅力和一直努力的精神。最后,他也指出在修身中老师的重要,认为修身要有老师指导,而且也强调了礼乐在修身中也是很重要的,认为,人要有所约束才可以做到修身。

荀子所提倡的修身其实也是对于人们的一种要求,是对于人们的一种约束,是与当时时代要求相符的。

荀子图片

荀子思想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人们为了纪念他,一代代画他的像。而我们现在看到的图片就由他的画像制成。之所以人们画出他的像,是告诉大家这个就是荀子,著名的教育家。他的思想给当时的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变革。

荀子画像

荀子的图片是荀子原来的面貌吗,历史已经久远,是否本人是不是这个样子已经没有办法考证。但这个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们站在他的画像面前,看着他的眼睛,仔细听他要对我们说什么?看着荀子的图片,那双眼睛活灵活现,嘴在微微的笑着,仿佛在说:“朋友你来看我了吗?我已经去世很久了,你看见我写的书籍了吗?

希望你可以好好阅读,早已长眠地下的我,是真的希望万家和睦,再也没有战争。”荀子坚定的目光,仿佛在说人就是要有勇气面对困难,了解自己,有困难不怨天不怨地,懂得在逆境中奋力抗争,所有的逆境都将逆转。

荀子的像是为了纪念这个曾经来到世间的人,他并不知道自己的画像可以流传这么远,当时的他只想把自己想说的说出来,想做的做出来,希望给当时的人和后代的人有所帮助。

有一张图片荀子拿着一卷书,应该是用布写的吧,仿佛在告诉我们读书的重要性,在劝学中讲出了一定要多看书。后天学习非常重要,学习并没什么捷径,要用心坚持下去,不要不求解释的死记硬背。

荀子是什么家

荀子是遵从儒家学派的,但是在人性善恶这一方面,他提出的性恶论与儒家的人性本善极为不符。同时,他的弟子李斯及韩非子的思想均为法家的思想。由于这些种种原因的出现,让人们对他到底是哪家学派的产生了疑问。

荀子将儒家思想进行了发展,至于他的两位弟子为何会成为法家学派的,也许是因为他们的知识体系、生活环境、社会现状等因素的影响,加之他们所学思想的吸收与思考,从而形成了与荀子不同的思想。所以,从这个方面来说,不能否定荀子的身份,他仍是儒家学派的。

从人性方面来说,孟子提出的是人生来是善良的,而荀子所说的人生来是不善的与孟子提出的观点并不冲突,只是荀子考虑了环境的影响。荀子认为人生下来就有欲求,而有了欲求就会想去追求,若追求的人多了,就会引起争夺,争夺又会产生混乱。荀子说的人性是加上了后天环境对人的影响。

所以要通过道德约束及教育来改变自己的行为。每天省视自己,看看自己有没有犯错的地方,错了就加以改正,没错也给自己一个忠告,依循自己的本心,做不违背自己内心的事情。从人性这个角度来说,不能仅仅根据善、恶来说明两者间的区别。所以,不能简单地怀疑荀子是儒家学派的这一事实。

荀子思想核心

荀子作为我国战国后期最后一位的儒家学派大师,因其无论是在政治上、经济上、哲学上,还是在教育学等方面,都取得了非常卓越的成就,而被后人称作是集思想家、文学家和政治家于一身的传奇人物。

荀子画像

荀子的思想可谓是“一个中心,多个观点相融合”。荀子的思想中心是儒家思想,而多个观点相融合则主要体现在荀子在发展自己独特的思想时,对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进行批判性的融合。

荀子的思想主要有天道观、认识论、礼论和人性论。

天道观是荀子在先秦时期的自然论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发展而来,他认为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且具有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性。因此,他主张人应在尊重自然规律前提下来发挥主观能动性。

认识论中,荀子提出,认识实质上是主体通过感官接触外界的事物,并利用思维器官所接触到的外界事物进行理性处理的过程,由此,他强调认识应是全面、客观的,而非片面和主观的。

人性论中,荀子主张人性本恶的核心思想,但人的这种“恶”的本性是可以通过后天教育来加以化解。而如何化解人性“恶”的本性,强化人“善”的品性,需要通过后天教育,并辅以行为标准和道德准绳来加以约束和改善。

礼论中,荀子强调,“礼”是度量一切的最高原则。任何事情都要以“礼”为准绳,不能逾越“礼”的约束范围内。

荀子教育思想

荀子是周朝战国时期的一名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和教育家,无论是在政治上、经济上、哲学上,还是在教育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尤其是其独特的教育思想,不仅在古代,对古代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的影响,乃至当今,荀子的教育思想对当代社会政治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荀子画像

纵观我国的教育史,第一个注重“尊师重教”的价值观念取向,并提出“天地君亲师”的教育家即是荀子,但是荀子特别强调,一个人的好坏是受后天的环境和教育的综合影响,而非先天决定。关于荀子的教育思想的精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在教育的作用方面。荀子认为,教育的最大作用或意义即在于将人“恶”的本性逐渐转化为“善”,不断提高人的素质。通过教育,使人的素质得以不断提高,并改善或扭转人的命运。因此,荀子认为教育才是改变人生命运的关键因素。

二是在教育的目的和内容方面。关于教育的目的方面,荀子认为,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向学者传播知识,不断增加学者的知识底蕴,使学者博学多识。

关于教育的内容方面,荀子特别强调《诗》、《书》、《礼》、《乐》、《春秋》和《易》等儒家经典名著的重要性,尤其是《礼》和《乐》这两部儒家经典名著。因为这些儒家经典名著对于规范学者的行为规范,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荀子思想的影响

荀子名况,字卿,是战国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和政治家,世人尊称他为“荀卿”,曾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和楚兰陵令。

荀子石像

荀子学识渊博,作为封建新兴地主阶级的思想家,他既承了前期儒家学说精髓,又广泛吸收了百家学说之长,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建立并不断完善自己的思想体系,形成了古代唯物主义。

从人文角度,他提出了性本恶的性恶论,重点强调了后天环境影响和人文教育作用,成为了与孟子的‘性善论’的相对观点。他提出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相互的人文理念,被历代开明的封建君主所采用。

从自然角度,他提出尊重自然规律,他不信天命、不尚鬼神,但提出了人定胜天的思想。

从政治角度,他提出了经济发展与物质文明、礼治法治并重的理论雏形,既坚持儒家的礼治原则,又关注人类的物质需求。他提出的任用贤能、崇尚节俭对稳定和巩固政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一是荀子思想具有学术批判精神,是春秋战国时代各种学术、学说争鸣、交融的一个缩影,具有积极的学术发展意义。二是荀子不折不扣地传授和弘扬儒家经典绝学,使得中华礼仪文明得以延续和发扬,功不可没。三是荀子思想不仅是纸上谈兵,坐而论道,而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他讲学于齐、仕宦于楚、议兵于赵、议政于燕、论风俗于秦,实现了出世与入世结合,承担了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