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案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案
相关推荐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案(通用18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案 1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父母辛劳,懂得做子女的应该关心父母,体贴父母,在家做个好孩子。
2、行为目标:做到自己会做的事自己做,不让父母操心,并能帮父母干家务活,虚心接受父母的教育,以实际行动给父母带来快乐。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父母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落实行为目标,激发爱父母情感。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进行讨论:
1、介绍问题背景:
今天老师想和大家探讨一件事,这件事想必曾经遇见过,这件事是这样的:一个四年级的大哥哥,在吃完晚饭后,爸爸妈妈因为还要到店里去干活,让他洗一下碗,他说:“没空,我还要做家庭作业。要么给二元钱。”
2、讨论:你觉得这位大哥哥该不该讨这两元钱?为什么?
3、指名回答。
4、教师小结:
(1)家里的事,仅仅是爸爸妈妈的吗?
(2)确实,爸爸妈妈赚钱不容易。
二、了解父母辛劳
(一)父母赚钱不容易
1、为了家庭,为了我们有一个舒适的环境,爸爸妈妈努力工作。你知道你爸爸妈妈是干什么的吗?他们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回家?回家后还要干什么吗?
(1)指名回答,同桌互说。
(2)他们这样辛劳又为的谁?
2、小结:我们吃的`,穿的,用的都是父母的血汗钱呀,一元一角都来得不容易呀。
(课件出示图片:钱是这样赚来得)
(二)父母养育我们不容易
父母亲为了我们,他们一方面努力工作,一方面对我们的成长无时不刻倾注着他们的爱。有一位学生是这样写她妈妈对自己的爱。
1、(课件出示)配乐诗朗诵:妈妈的爱
2、爸爸妈妈的点点滴滴都倾注着对儿女的爱。你能说说爸爸妈妈在你成长道路上付出的爱吗?
3、同桌互说,指名说。(生病时,但更要注意一天中的小事,从身边小事引导父母亲对孩子的爱。)
4、教师随机评价
5、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三、分担父母辛劳,关心父母
(一)我们可以怎样做
1、爸爸妈妈为我们倾注了无限的爱。现在我们长大了,成为了一个三年级的小学生了,那么我们该怎样报答爸爸妈妈呢?揭题——关心父母
2、关心父母,我们可以做些什么事,使他们高兴?小组讨论。
3、小组代表发言,
4、归纳并板书:
(1)不让父母操心,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2)不让父母劳累,主动做父母的小帮手
(3)不让父母生气,听从父母的教导
这就是我们送给爸爸妈妈的爱心,画爱心(半个,会说并不表示会做)。
(二)我们是怎样做的
1、母亲节,你为妈妈做了什么事
2、学生回答,随机补画爱心。
3、节假日我们应该想到爸爸妈妈,但更多的是平平常常的日子。平时你又曾经做了哪些事,使爸爸妈妈很开心。回答一个补画一段,直到爱心画完。
4、因为我们的年幼无知,因为我们的淘气不懂事,我们曾经做了些傻事,使爸爸妈妈很伤心呢?你曾经做了什么?
5、教师评价:你很有诚意,老师相信你,你以后一定不会再让爸爸妈妈伤心了。
(三)我们又可以怎样做的更好
1、为了爸爸妈妈的微笑,为了我们的长大,我们可以做的更好,下列行为现在你做的怎么样?请同学如实对下列行为进行自我评价。
2、反馈学生自我评价
3、表彰激励
夸夸我们班孝敬父母的好队员。
(1)讲述孝敬父母的事迹。
(2)发“孝敬”章。
四、总结谈话,课后延伸
同学们,关心父母,就要时时处处体谅,了解父母的需要和要求,不惹父母生气,不让父母为自己操心,尽量分担父母的辛劳,给父母带来快乐。老师愿每一个同学都能为父母献上一份真挚的爱。
五、作业:在现实生活中践行对父母的“爱”!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案 2
教学目标
1.了解家庭和学校附近交通设施的设置情况,并知道它们的作用。
2.尊重交通警察及其交通管理人员所付出的劳动。
3.掌握报警的方法。
4.对交通设施设置不合理的状况能提出建议。
教科书分析
参见第130~131页。
教学准备
教师走访交通部门,了解教学所需要的情况。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
“上节课,大家就交通事故的发生进行了讨论,对发生事故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课下同学们进行了实地调查。通过调查同学们有哪些发现?”
2.发表与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将汇报的重点放在交通设施的设置对于交通安全分别起哪些作用、都发现了哪些新的交通设施等方面。
3.全班讨论。
“对比教科书中出示的交通设施与我们住家和学校附近的交通设施有哪些不同?体现了什么?”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64~65页后予以回答。(教科书中所采用的照片有一些反映的是比较先进的交通设施,目前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在这里出示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交通发展的趋势,教师可以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引导。)
4.阅读讨论。
“通过观察、采访你了解到交通警察的工作都有哪些内容?他们是怎样保障行人和车辆的安全的?”
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阅读教科书第65页的课文并观察教科书中呈现的照片,进一步了解交通警察的工作内容。教师可以从中引导学生理解交通警察工作的.辛劳。例如:在有些地区,夏季气候炎热,外出的人们都难以忍耐,可交通警察在地面温度高达摄氏40多度的条件下仍然坚守岗位。
教师提问学生:“交通指挥中心是做什么的?电子警察指的是什么?遇到或发现交通事故时,应该怎么办?拨打122报警电话时,要讲清什么?”(要尽可能简要地讲清楚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过程、车辆损坏和人员伤亡情况等。)
5.交流与建议。
“在调查过程中,你有没有发现交通设施设置不合理的地方或缺少设必要的交通设施的地方?”就此可以让学生提出建议。书写时可教科书第65页“给交通管理部门的建议”。教师提醒学生注意:
(1)写出地点。
(2)写出目前的交通状况。
(3)写出具体的建议。并组织学生讨论怎样交到交通管理部门。(寄信或托人带去等。)
6.教师,布置家庭作业。
给教师的建议
1.对于交通设施和交通警察的工作,许多学生往往是司空见惯、熟视无睹,不以为然。教师应通过学生彼此之间的交流,帮助他们提升原有的认识,体现品德与社会课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指导生活的课程理念。
2.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学生如果对于提出具体的建议有困难,也可以写有关行人或车辆安全方面的建议。
3.如果可能,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到交通部门去递交自己的建议,或者请交通警察来学校接受建议,并进行安全教育。
家庭作业
以小组或个人为单位,对家庭或学校附近的交通标志进行调查,并做记录,制成图片。教师一定要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建议
1.对于学生开展的有关交通设施、交通警察等方面的调查和采访情况进行评定。
2.对于学生“给交通部门的建议”的内容进行评定,如有必要,可给予评语。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案 3
一、活动目标:
1、指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常见之道路交通标志,了解各种交通标志标识所代表的意思,提高学生安全交通的意识。
2、了解什么是交通标志以及交通标志的分类。
3、增进学生交通知识,遵守交通规则,维护交通秩序及确保交通安全的能力。
4、培养学生思维、说话、分析、判断、合作能力。
二、活动准备:
1、师收集各种交通标志图片、创编儿歌。
2、生观察生活中常见交通标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看交通事故图片
师:这是2008年6月22日的早上5点,在建阳城郊狮子山加油站附近,一辆运输石灰的大货车和一辆电力物资抢险车,在转弯处相撞,货车的司机当场身亡,而另两名伤员,身负重伤,在消防官兵的及时营救下,才成功获救。
如果他们在行驶到此处时,都能注意下此处的转弯警告标志,都能减速让行,我想,这样的悲剧就不会发生了。
而这样的悲剧,每天都在发生--据统计
2、课件出示全国交通事故统计
据统计,我国的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位居世界首位,2008年,平均每天有280多人死于车祸。而我们中小学生也深受其害,其中中小学生占总人数的8%左右。
综观全国形势,2008年全国中小学生共死亡4205人,平均每天死亡就有12人,就是每三四天,全国就有1个班的孩子消失了!
3、课件:建阳交通事故统计分析原因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如此多的悲剧呢?大家再来看看这一统计数据。据处理事故民警介绍,车辆违反交通标志、标线,随意在实线处变更车道,在双黄线处违章掉头,或是闯单行线的行为不仅极易引发交通事故,而且容易造成道路交通堵塞;由于驾驶人不遵守交通标志、标线的规定频频导致车辆相撞、刮擦、追尾事故的发生。
4、引出课题,板书:认识交通标志。
同学们,因为人们无视交通标志,交通规则,酿成了多少人间悲剧,我们小学生应该要有强烈的交通安全意识了,要学会自己保护自己了。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这重要的.“道路语言”——(学生齐读)交通标志。
二、新课。
1、什么是“交通标志”?
那什么是“交通标志”?请同学们翻开课本。一起读出啦。
它通过图形、颜色、文字以及其他符号向人们传递特定信息,所以有人将交通标志称做“道路语言”。同时由于它在马路上从不间断地指挥来往的车辆和行人,又被称为“永不下岗的交通警察”。
2、分类
嗯,那大家在生活中认识哪些交通标志?说说看
好的,我们把常见的交通标志大体分为三类:警告标志、禁令标志、指示标志。
3、学习各类标志的特征
各类标志都有不同的特征,我们一起来了解。
警告标志主要用于警告车辆、行人注意危险地点的标志。颜色为黄底、黑边、黒图案。形状为三角形,顶角朝上。
利用课件出示。解释标志的作用。板书,黑板贴上标志
禁令标志是用于禁止或限制车辆、行人交通行为的标志。颜色一般为白底、红圈、黑图案,图案上压一条线。
指示标志是指示车辆、行人行进的标志。颜色为蓝底、白图案。
复习板书,教师手势,整理特征:黄牌警告,红牌禁令,蓝牌指示。
4、巩固三类标志知识,让学生复述、小结。
5、交通标志起了这么重要的作用,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它?(爱护交通标志,不损坏、遮挡交通标志)
6、活动:“我猜我猜我猜猜猜”(小组竞赛)学习新知
刚才,我们了解了各类标志的特征,老师想考考大家,看看同学们能否猜出新标志的作用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玩游戏吧,请看大屏幕,这游戏就是,大声读出来:“我猜我猜我猜猜猜”
课件出示,出示游戏规则,小组抽题目,进行猜猜的游戏,对的给小组加2分
现在先分组,1组,2组3组、4组贴黑板上。
利用课件,把36个标志学习完。
7、活动:挑战无极限(气球闪现,说标志)检验新知
同学们,你看这是什么,是的,刚才啊,同学们玩的一定不过瘾,这是飞行棋,如果哪组或得冠军,老师就把它送给哪组的同学哦。让我们继续来比赛,一起(出示课题,学生读)来挑战无极限
要求:带有交通标志的气球飘过后,(这些标志都是前面有认识过的,)抢答,说出正确意思或名称的,给小组加1分,错的,反扣小组积分1分。
禁止驶入、禁鸣喇叭、减速让行、步行、禁止行人通行、注意危险、慢行、人行通道、慢行、禁止非机动车驶入。
7、活动:幸运冲冲冲检验巩固新知
同学们,经过刚才的比赛,哪组的成绩最好,不好的组要努力哟。
下面我们还是用抢答的方式,看看哪组的同学认识的交通标志最多,学得更扎实。
三、布置任务
同学们,今天学得开心吗?谢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个课后小任务,希望大家一样能出色的完成。一起看大屏幕:
1、搜集更多的交通标志,画出一两张。
2、你觉得学校附近还需要哪些标志呢?动手设计看看。下节课共同交流。
3、把你认识的交通标志和知识,考考爸爸妈妈。
结束语:
标志标牌看仔细,生命全在一线系。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这么多的交通标志,希望大家牢记心中,遵守交通规则,最后谢老师祝大家高高兴兴上学,平平安安回家,今天我们的课就上到这,下课!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案 4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具备选择健康电视内容进行娱乐的能力,能合理安排时间。
2、认识电视、网络、书刊等大众媒体对自己成长所发挥的积极作用,能选择适合自己的大众传媒。
3、能够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与父母进行平等交流和沟通。
教学重点:
认识电视、网络、书刊等大众媒体对自己成长所发挥的积极作用,能选择适合自己的大众传媒。
教学难点:
能够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与父母进行平等交流和沟通。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话题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电视吗?(喜欢)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多媒体播放一些精彩的电视栏目片头)。
师:平时你们都喜欢看哪些栏目?为什么?
二、看电视的风波
师:我有一个小侄子,他也跟你们一样,喜欢看电视,尤其爱看《蓝猫淘气3000问》,可爸爸不让看,怕影响学习,只有周末才让看。他因此很苦恼,你能帮他想办法吗?
师:你们的主意都不错,我一定转告他。
师:你们也有类似的苦恼吗?
生1:爸爸怕我眼睛近视,不让我看。
生2:奶奶叫我离电视三尺远。
生3:他说得不对,应该是三米远。
师:对,我们看电视一定要注童保护眼睛,不要离电视太近,也不要看得太久。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本,了解一下大人对我们看电视有哪些不同的意见。
(师生共同看课本,教师在大屏幕上指导)
师:看了他们的意见,你有什么想法?
师:大人的哪些意见我们是可以接受的.?
(板书:控制时间、内容健康、合理安排时间)
师:看电视并不是一无是处,你能说说都有哪些好处?
师:你看电视时和家长争执过吗?怎么解决的?
师:如果你是一名小记者,你能针对看电视的话题去询问哪些问题?
师:我有一个小朋友,他也有好多问题要问,请你们帮他问一问。
三、本课小结
第二课时
一、上节回顾
二、组织教学
三、采访活动
采访要求:3--5人自由组合,从电视内容、看电视时间和怎样合理安排三个方面选一个话题进行采访,注意填写好采访时间、采访对象和采访内容。
(伴随轻快的音乐,学生们现场采访听课的老师。)
汇报采访结果:
第1组:我们采访的是看电视的时间要求,结论是40分钟以内。
第2组:我们采访的是电视内容的选择,知道了只看适合小朋友看的一些栏目,少看或不看成人动画,也不看方言剧,因为对我们学习普通话有影响。
第3组:我们采访的是允不允许孩子看电视的话题,答案是支持、限制。
第4组:我们采访的是合理安排时间的话题,答案是在课余时间看。
四、拟订协议
师: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让我们开阔视野、放松心情,生活还真离不开!如果你们和家人有什么争执,可以拟一份协议。(多媒体展示一份阅读课外书的协议样本,学生草拟。)
同学之间交流自己拟订的协议。老师随机抽取典型的协议,师生共同评析。
展示协议:
(1)甲方与乙方看电视的时间规定;
(2)甲方和乙方看电视时把一个节目看完才能换;
(3)甲方可选择哪几天晚上看电视;
(4)电视内容必须对自己有益;
五、拓展总结
师:同学们拟订的协议真不错,希望你们回家以后同父母共同协商后再履行。除了看电视以外,你们知道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大众传媒吗?
生:网络、广播、报刊、杂志……
师:说得好!那你们应该怎样选择呢?
生1:要选择内容健康的,因为网络里有暴力等不好的内容。
生2:要控制时间,注意用眼卫生。
生3:要合理安排时间,课余再去阅读。
师:今天老师很高兴,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生:因为我们知道了要尊重父母,学会了选择内容健康的电视节目,也学会了合理安排时间。
师:祝你们健康快乐成长!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案 5
教学目标:
1、通过讲解自己名字的来历、诉说长辈对自己无私的关爱等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体会家庭人员间的亲情;激发学生孝敬父母长辈、关心热爱自己的家庭。能初步感受到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教导、离不开可爱温馨的家庭。
2、教育学生作为家庭的一员,平时能为家庭出一份力量,体现家庭主人翁的精神,明白父母长辈操持家务、养育自己很辛苦,从而激发自己做个热爱家庭、孝敬长辈的好孩子。
3、了解父母长辈为了创造家庭的温馨所付出的辛劳。知道热爱家庭、孝敬长辈的具体表现,并且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得到体现。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父母长辈无私的关爱,体会到家庭无比的温馨、幸福。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名字的故事,“温馨”的感受。
1、引入:听老师讲名字的故事,猜猜她是谁?
2、活动:
(1)学生自由讲解自己名字的故事。
(2)小记者采访。
3、小结:小朋友们,让我们铭记父母长辈们对我们的希望,快乐生活,健康成长,将来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
二、浓浓的关爱,“温馨”的体现。
其实,有心的小朋友能感受到,在我们生活中的`每一天,我们的家人就是用无声的爱,呵护着我们的成长!
1、请大家看看这几组感人的画面吧!
2、活动:学生回忆并诉说自己所经历的往事,感受到父母长辈的爱。
3、小结:听了刚才那一段段感人的话,让我们深切感受到长辈的爱是那么伟大。无论是慈爱,还是严爱,都能体现一份“温馨”。那么,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为自己拥有一个“可爱、温馨的家”,而歌唱吧!(播放歌曲:温馨的家。)
三、承诺的见证,“温馨”的港湾。
师:同学们,长辈们的关爱我们牢记在心。我们也是家庭中的一个小主人,家庭的“温馨”不仅是长辈们“爱”的体现,更重要的是我们的“付出”。我提议,让我们用自己的行动为长辈,为这个“温馨”的家出一份功劳吧!
1、学生分别说说自己的承诺,表表决心。
2、活动:作一张“承诺留言”卡。(播放音乐)
3、小结:我相信只要小朋友们照着自己许下的诺言付出与行动,与家人互敬、互爱、互勉,那么我们的家庭会变得更加“可爱”,让家成为我们“温馨的港湾”。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案 6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访问、观察等形式收集资料,了解家乡的过去,认识家乡的今昔变化;
2、通过调查、访问、对比感受家乡的巨大变化。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怀;
3、在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同学查找资料、访谈、资料研究、合作交往的能力。
4、进一步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从小关心家乡的发展,为家乡的发展献计出力。
二、教学重点:
通过收集家乡的历史、地理、人文等有关故事,了解家乡的变化。
三、教学难点:
激发同学对家乡的自豪感。
四、教学准备:
1、歌曲:《谁不说我家乡好》;
2、收集有关历史、地理、人文等有关故事和图片等资料,了解家乡变化的情况。
3、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
1、歌曲导入。
今天,老师能和你们这群活泼可爱的小朋友在一起学习,心情特别好,像阳光一样绚烂,还为你们带来了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我们一起听一听。
课件出示歌曲《谁不说我家乡好》。
2、说一说自身听到了什么?(指名几名同学说)
3、歌声唱出家乡的美丽。你们想知道老师是从哪里来的吗?
老师的家乡是滨海乡镇的一个小村子,那里以前泥路崎岖,交通十分不便,特别是雨天,老师上学要走一个多小时的泥路才到学校。令人惊喜的是,如今那崎岖的泥路已经变成了平坦的`水泥路,这就是老师家乡最大的变化。不过比起城市来,老师的家乡还是十分落后,但老师仍然十分热爱自身的家乡,那你们热爱自身的家乡吗?能不能把你们家乡变化的情况说一说,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分享?
4、采用小组自由汇报的形式,向全班同学汇报自身小组的调查情况。
(1)、你们采用什么方法了解家乡的?(小组汇报、组长汇报、写成文章汇报……)
(2)、自由选择自身了解家乡印象最深的一个方面进行小组交流。(房屋、道路、小桥、家庭……)
(3)、选择自身最喜欢的方式进行汇报交流。(口头、照片、录象、图片……)
5、补充资料,深化感知。
通过同学们课下调查,刚才听了同学们的汇报,看了同学们自身收集到的许多照片,我也切实亲身体验到了家乡的变化,我为自身家乡有这样大的变化而感到骄傲。今天老师也去拍了些资料,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我们家乡的美丽风景吧。那就让电脑做我们的导游,一块儿去欣赏我们家乡的优美风光吧。
(1)滨海公园风景如画;
(2)县政府办公中心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案 7
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讨论
在生活中,我们有时也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些人对你说了一些话,事后发现是假的;有些人向你做了承诺,可是没有兑现;有的人当面说你的好话,可是背后……每当遇到这样的事,你的感受是怎样的呢?
1、请几名同学模拟表演,然后各抒己见,说出自己的想法来。(让大家感受由于一些人对自己不讲诚信,给自己带来的不快和伤害。)
2、活动:悄悄话信箱
A、把你遇到的类似的事情和当时自己的心情以及由此产生的对这个人的看法写出来,不写姓名,放进“悄悄话”信箱。(悄悄话,要注意保护儿童的自尊心,只是让学生讨论事实,不要点出人名,不给有过不诚信行为的学生造成心理压力。)
B、指名随机抽取一份悄悄话读一读,然后谈谈自己从中受到的启发。其余同学比照自己,看看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引起学生对自己遇到的不诚不信对待的共鸣;引起学生对自己不诚不信的`言行的反思,从而获得“己所不欲,勿施与人”体会。)
C、教师随机抽取阅读,谈自己的心情和感受。相机送出对同学们的“悄悄话”,并板书。
二、课堂小结
1、通过刚才的活动你有什么感受?
2、“诚信”重要吗?自己应该怎么做?
三、课外阅读
找一找古今中外的名人有关“诚信”的故事或者格言读一读,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板书设计:
朋友失信当时
悄悄话:
诚信是人不可缺少的东西。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案 8
教学目标:
1从不同的角度体验买卖活动、
2、理解人们在买卖活动时的不同心理及考虑问题的不同方式。
教学准备
1、较厚的纸张,大小以能够让学舌果农按照比例1:1的比例画出T恤衫为宜
2、彩笔
教学过程
制作活动:
1、以图启发。教师可以在开始上课时先让学生阅读教科书84~85页,然后问学生的`想法。
2、学生制作活动,提出体验活动的要求,让学生进行制作、买卖背心活动。学生要自己设计、制作、定价。
3、教师巡视,提醒学生,利用这单元学过的内容帮助他们这次活动。
销售和购买活动:
1、作完毕厚,组织学生进行买卖活动体验。要求:不许购买自己制作的产品。
2、买卖结束厚,请学生谈谈感想。制作时怎样想?购买时怎样想?
3、归纳出进行生产和买卖的体会。
布置作业:
就本次活动写一感想,要求包括对生产者和购买者两种角色的体验。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案 9
教学内容:
祖国走向富强
教材分析:
本课共分为“辉煌的成就”和“迈向小康社会”两部分。“辉煌的成就”主要了解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各行各业所取得的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成就。“迈向小康社会”主要围绕“小康社会”的讨论,进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祖国发展道路上的艰难险阻,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目标:
1、了解新中国的辉煌成就,激发深厚的爱国情感和自豪感。
2、明确祖国在发展过程中还需要更多的人才,树立建设祖国的宏伟志向。
活动准备:
教师和学生通过各种手段搜集资料。教师制作与活动有关的课件和图片数张。
学情分析:本课共分为“辉煌的成就”和“迈向小康社会”两部分。学生比较陌生,在教学这一部分是,老师可以补充一些生动的历史资料和小故事,帮助学生生动、形象的理解。并通过图片或音像资料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活动一:农业发展小探究。
活动内容:了解我国农业的发展变化
活动目的:通过学生的调查、讨论、采访等研究型的学习方法,了解我国农业的巨大变化。
活动准备:学生课下调查资料
活动过程:
1、确立研究主题。结合前面的学习,针对学生想探究的'问题,如粮食,蔬菜为何越来越丰富,从喝不到牛奶到天天喝牛奶的原因,买菜场所的变化,组织学生进行专题研究性学习。
2、确定研究主题后,分组以调查、采访、查找资料、阅读教材等多种方式展开研究性学习,探寻结论,交流、讨论。
(1)观察第64页统计图,谈谈自己获得的信息。让学生知道,现在由于城镇开发,耕地总面积虽然减少,但2006年粮食总产量却大约是1949年你粮食总产量的五倍,从而进一步体会我国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
(2)学生分小组对粮食产品、蔬菜、水果、肉、禽、水产品等供应情况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在本课前一周布置)
①参观农贸市场、超市等,看看有那些粮食产品。
②参观农贸市场、超市等,看看有那些蔬菜、水果。调查蔬菜原产月份和现在能买到的月份。完成下表。
③小组合作完成调查表
蔬菜品名西红柿芸豆南瓜苹果桃子……
原产月份
现在能买到的月份
④参观农贸市场、超市等,看看有那些肉、蛋、禽、水产品。
3、分组汇报调查情况。
(1)粮食(水稻类、小麦类、玉米类、豆类、薯类、高粱类、小米类等)。
教师介绍袁隆平对提高水稻产量做出的巨大贡献。
(2)蔬菜和水果(黄瓜、西红柿、芸豆、苹果、桃子等)。
(3)学生介绍肉、蛋、禽、水产品,出示鱼类生产基地、禽类生产基地、奶牛养殖基地等图片。
让学生谈谈本地区的农业生产基地。
4、教师小结。根据学生的理解和总结的实际情况,适当导入改革开放的有关事情,了解他为中国的发展做出贡献。
5、作业。与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比童年
活动二、中国工业发展小探究
活动内容:探究中国工业的发展
活动目的:通过熟悉的工业用品的发展,引导学生感受新中国成立来我国的日益富强。
活动准备:师生一起搜集相关工业发展的资料。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实物:火柴、钉子并问:请大家看这是什么?你知道它在解放前叫什么吗?(洋火、洋钉)
2、问:解放前不仅火柴叫洋火,钉子叫洋钉,那时点灯用的煤油叫洋油,建筑上用的水泥叫洋灰。为什么在这些东西名字前头都加个“洋”字呢?学生课前查找资料。
3、师:解放前的中国,连火柴、铁钉都要从外国进口,那时人民的生活是怎样的呢?为此我请同学们自己回家采访家里的老人,请大家说一说你家里的老人小时候的生活是怎样的。
4、“洋”字头是怎样甩掉的。阅读教材并讨论交流,通过熟悉的工业用品的发展,引导学生感受新中国成立来我国的日益富强。
找找家中的中国造。开展调查—举办中国造产品展示会。
5、总结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案 10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学生干部应通过选举产生,了解民主选举的一般程序。
2、懂得选班干部的标准和干部的职责。知道人人都有选举权,选举中做到公平、公正。
3、懂得当干部只有为大家服务的责任,没有特殊权利。
二、教学准备:
1、《少先队队章》
2、多媒体
3、直尺列表
三、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我们心目中的班队干部
1、我喜欢的小干部
1)参照教材第23页,引导学生结合自己五年的学校生活,说一说自己喜欢什么样的干部,并写在黑板上。
2)根据大家的发言,全班同学交流、研讨:什么样的小干部是大家所喜欢的,应以什么标准来选干部?并说明理由。
2、模拟活动:假如我当班干部
1)在大家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每个同学结合班里的初阶,写一篇“假如我当班干部”的“竞选宣言”。
2)在组内交流自己的“竞选宣言”。
3)小组推荐代表在班上进行发表对他们的“竞选宣言”提出质询。
4)全班评出最佳“竞选者”。
第二课时 怎样选干部
一、谈话引入,激发情感
师:同学们,我们是在红旗飘飘下成长的少年,在学校的阳光下,我们加入了光荣的少先队组织。我们的小队,中队每期都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使大家受益匪浅,终身难忘。我们的每次活动,都离不开队干部的精心组织和安排。那么,少先队干部是怎样产生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话题——怎样选干部。
二、探究学习
1、多媒体出示插图,指导观察。
2、学生自学交流。
3、师小结:选举的一般程序:
个人自荐——队员推荐——队员无记名投票——兼票员统计票数——公布选举结果
4、为什么要这样选干部呢?可不可以老师自己指定?
出示队章的有关内容,看看少先队章是怎样规定的'?
5、我喜欢的小干部是怎样的人?
讨论:谈谈自己选干部的标准?
结合自己学校的学习生活,把你喜欢什么样的干部写在黑板上。
选干部的标准对的打√,错的打Х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案 11
一、本年级情况分析:
本年级共有学生三百多人,在以前的学习及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在本期的教学活动中,要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二.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养成自尊自主、乐观向上、热爱科学、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态度。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热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观念和规则意识。热爱祖国,珍视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
2.能力
能够初步认识自己,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初步掌握基本的自护自救的本领。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学习民主地参与集体生活。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学习收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
三.教学方法:
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2.拓展教学空间。积极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以满足学生不同学习方式的需要。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四.课程安排:
第一单元温暖的家8课时
第二单元快乐的学校生活15课时
第三单元生活中的你、我、他11课时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案 12
教材分析
《快乐其实很简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一个主题单元“让心灵比天空更博大”的第四课。本单元是从心灵上净化学生,让学生用心去体会美好品质、美好心灵,学会宽恕他人、体谅他人、尊重他人、体会帮助他人的快乐、学会与人分享快乐,体会生活中的种种快乐。本课学习通过游戏、活动和快乐体验一步一步、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思考快乐的含义,感受快乐的心情,并领悟快乐的本质。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11岁多,已经是一个有思想有主见的小个体了,认识了不少的同学、朋友、亲戚,学会了与人交往,能自主开展小型活动,解决一定的实践问题。具有调查了解、发现思考的能力了。无忧的孩子他们的脸上应该挂着纯真的笑容,但是有不少孩子的笑容蒙上了阴云,部分留守儿童隔代抚养或亲戚寄养,性格孤僻消极,不善与人交流;有些独生子女在家里娇生惯养,拈轻怕重,爱攀比,不能很好与大人沟通,不会体验生活的乐趣,也不会体会学习生活,群体生活的快乐了。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愉悦的课堂中体会生活中的快乐,从而形成良好的生活理念。
二、情感与态度:感受生活中的快乐无处不在,懂得快乐就是帮人一把,从而真正领悟“给予是快乐的”。
三、行为与习惯:
1、在帮助他人中体会快乐,并乐于与人分享快乐。
2、调整和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养成感恩和助人为乐的个性品质,促进学生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通过调查了解自己和别人的快乐,知道什么是快乐,体会生活中处处有快乐;通过学习懂得快乐的源泉来自于帮助他人。
教学过程
活动一:
发现快乐
1、播放歌曲《如果快乐你就拍拍手》,同学们让我们边唱边跳吧。
2、同学们感觉到开心、快乐吗?
3、是啊,校运会我们班男子接力获得了第一名我们感到快乐,每周星期一宣布我们班获得劳动红旗我们感到快乐。板书:快乐其实很简单。
活动二:
“快乐调查”汇报—————在采访中获知人人都有自己的快乐。
1、师:有人说,快乐是结交新朋友;有人说,快乐是到西山游玩;小朋友说,快乐是看到妈妈甜甜的微笑;有人说:快乐就是一家人一起吃饭;还有人说,快乐是别人真诚的感激……快乐究竟是什么?课前我们进行了以小组为单位的“快乐调查”活动,老师了解到各组都有自己的'收获,下面请各个小组将你们的快乐成果与大家分享。
(1)儿童组
(2)成人组
(3)退休的老人组
2、集体评议:你认为哪一组的汇报最精彩?为什么?
3、采访儿童组:你们这一组的汇报得到同学的好评,你们快乐吗?用自己的方式表现一下你们的快乐。问评价的同学,你的评价儿童组的同学得到快乐你吗快乐?
4、老师表扬:成人组、退休老人组调查的同学也做到不错,让他们感受自己得到老师的肯定也感受到快乐
5、师生互动:快乐是每个人都有的,你的快乐是什么?他的快乐又是什么呢?想不想知道更多的快乐?我们来互相了解一下,到你想了解的人身边去了解吧。
活动三:
说说自己的快乐。
1、互相分享快乐:向同学、老师说说自己最大的快乐是什么?
2、谈感受:你对快乐有没有更多的感受?
活动四:
品尝快乐
1、在阅读中感悟快乐的内涵:在别人需要帮助时,帮人一把。
2、阅读文中故事,交流体会。
3、教师总结:快乐就是在别人需要的时候帮别人一把。
活动五:
延伸快乐—————在生活中实践、享受快乐。制作一个“快乐”记录本,把每天的快乐事件记录下来。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案 13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感受朋友给彼此带来的快乐和帮助,认识到友谊的重要性,学会珍视朋友之间的友谊。
【能力目标】
能够在真诚、关爱和理解的基础之上,学会与朋友之间建立健康的友谊。
【知识目标】
能区别哪些行为和做法是有益于朋友之间的友谊的,哪些行为和做法会损害朋友之间的友谊,并懂得朋友之间要建立健康的友谊。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认识到友谊的重要性,并懂得朋友之间要建立健康的友谊
【难点】
如何建立健康的友谊
三、教学方法
活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通过播放歌曲《朋友》,导入本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1.好朋友推介会
过渡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朋友,我们来开一个好朋友推介会,请同学们参照教材第10页的两个案例,把各自的好朋友介绍给大家。
案例1:我和王兵、杜南是好朋友。我们都喜欢踢足球,也很谈得来。王兵的球踢得特别好,我很佩服他,也从他那儿学会了很多踢球的技巧。杜南很实在,我很喜欢他。
案例2:有一天,大家都做完作业回家了,我被几道数学题难住了。正在发愁时,孙蕾走过来,耐心地给我讲解,她一直陪我做完作业才和我一起回家。从此,我们就成了好朋友。
我的朋友……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回忆并讲述自己与好朋友之间难忘的故事。
2.我心目中的朋友
过渡语:在你的心目中把朋友比作什么?请同学们来谈一谈。
教师先让学生在小组内学习交流教材第11页的小诗及对各种物品的理解和看法。然后,让学生谈一谈在自己的心目中把朋友比作什么,并说明原因。鼓励学生说出各自不同的感受。
3.让友谊之树长青
过渡语:朋友之间的'友谊如同一颗友谊树。有些行为滋润着友谊树茁壮成长,而有些行为则像毛毛虫一样,侵蚀我们的友谊树,请同学们谈一谈侵蚀友谊树的行为有哪些?
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选派小组代表发言。
教师引导学生把侵蚀友谊树的行为填写在友谊树上的相应位置。
4.真正的朋友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3页“朋友”的寓言故事,请同学们思考:
(1)胖子和瘦子的友谊为什么经不起考验?
(2)他们是真正的朋友吗?
(3)你对“朋友”这个词有什么新的看法?
同学们思考、发言。
教师根据同学们的回答,进行相应的引导。并请同学们思考以下问题: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请同学们谈一谈如何在生活中寻找真正的友谊?怎样用自己的行动来维护与朋友之间的友谊?
同学们前后桌之间进行讨论、交流,发言。
教师根据同学们的回答,进行相应的引导。
环节三:巩固提高
播放歌曲《友谊地久天长》,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巩固提高、并进行情感的升华。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朋友之间的相关内容,同学们要学会感受朋友给彼此带来的快乐和帮助,认识到友谊的重要性,学会珍视朋友之间的友谊。
作业:课下请同学们搜集与朋友有关的名言警句,下节课跟同学们一起分享。
五、板书设计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案 14
活动目标:
1、通过调查访问,简单了解熟悉的邻居的生活、学习和工作。
2、懂得与邻居和睦相处,有利于文明、健康地生活,并愿意与邻居和睦相处,感受邻里互助的快乐。
3、学会与邻居友好相处,并能为维护家庭的周边环境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活动准备:
学生进行调查,教师了解学生的生活,制作多媒体课件。
总体设计思路:
1、从儿童的生活出发,以生活为本,回归生活。
“生活是孩子接触社会的唯一途径(课程标准)。”南京师范大学鲁洁教授指出,品德课“源于生活,生活是第一性的,就本课程所要学习的道德规范、社会知识、生活常识等等都是从生活中来的,它们既不是神喻,也不是人们凭空构架、制造出来的,它们都是出于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
这一课的教学设计以学生生活的周围环境——邻居和邻里关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来源,通过教材,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发展学生的生活,在生活中培养,在提高培养中生活。通过播放几段录象,模拟现实生活中可能的情境,与现实情景相结合,让学生认真观察,充分体验和感受,指导学生在生活中怎样友好地与邻居相处。
2、根据活动目标,指导学生开展有效的调查活动。
品德与社会课综合性、开放性的特征决定了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对学生观察、调查、查找等能力的培养,在这一主题的设计中,我提前一周布置学生调查的任务,并进行简单指导。我设想教师能尽可能参与一部分学生的调查,提高调查的有效性。
3、适当拓展,体现开放性和创造性。
新课程下品德课的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内,而是面向学生广阔的生活空间,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相结合,因此,我最后设计了三项拓展活动,由学生自由选择参与其中的一项或几项活动,将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延伸到生活中,让学生学会合作和探究,从而也感受共享的快乐。
教学活动过程:
一、调查访问、了解邻居
教师活动:
课前提出调查的要求,指导调查的方法,可以单独一人调查,也可以分组调查。
学生活动:
课前调查,选择自己较为熟悉的一两个邻居进行采访,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设计意图:
通过这一环节,要使学生了解邻居,才能亲近邻居,帮助邻居。
二、介绍交流、展示调查所得
教师活动:
今天,请大家来介绍一下你的邻居,可以说说他的名字、年龄,在哪儿读书(工作),最好能把你调查的结果向大家进行展示。
学生活动:
1、小组交流:你有怎样的邻居?并进行简单介绍。
2、“这是我的邻居”通过照片、采访录音等形式展示调查所得。
设计意图:
通过介绍邻居,夸夸我的好邻居,使学生感受到邻里和睦相处的意义,并愿意与邻居友好相处,互相帮助。
三、设置情境、指导行为
教师活动:
设置情境,播放录象:
A小英要去学校参加活动,要换条裙子。当她到阳台去拿晒在外面的裙子时,发现裙子被楼上邻居家空调水管里滴下的水淋湿了。
B小方和小黄是邻居。一天,俩人在院子里玩,小方不小心将小黄撞倒在地,头上还流了血。小黄的妈妈不明真相,说小方欺负小黄。
C李斌和王宏两家的'大人因为一点小事闹了点矛盾,如果你是李斌或王宏见到对方的家长时该怎样做?
学生活动:
如果我是录象中的主人公,我会这样做……
设计意图:
选取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以录象的形式直观展现在学生眼前,通过交流使学生有所触动,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有所提高。
四、分享快乐、帮助邻居
教师活动:
讨论:我们的生活中离不开邻居,你能说说当邻居有困难时,你是怎样帮助他们的吗?当你得到他们的帮助时,你是怎样想的?当你有困难时,你的邻居又是怎样帮助你的?
学生活动:
回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勾起对邻里之间互帮互助的美好回忆。
设计意图:
说邻里之间互相帮助的事例时,教师要适时引导。让学生明白与邻居相处要做到一个“助”字,当邻居需要帮助的时候,要热心地伸出自己的双手。
五、课外拓展活动
教师活动:
1、总结,出示谚语。
2、选择一两项自己能为邻居做的力所能及的事,开展“邻里文明使者”活动,并将这项活动长期坚持下去。
3、向居委会和社区提几条合理化的建议以方便周围的邻居。
4、开个家庭会,专门汇总一下近些年来邻居帮助自家的情况,想一想怎样回报好邻居。
学生活动:
读一读“远水难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邻里好,赛金宝”。
“邻里文明使者”活动和向社区提建议的活动可以一人行动,也可以几个家较近的学生一起行动。
设计意图:
了解一些谚语及其含义。通过开展“邻里文明使者”将此活动持续下去,成为儿童生活中的自觉行为。本课内容从生活中来,指导学生的道德实践,强调学习活动的延续性和完整性,体现时间和空间上的开放性,最终回归到学生的生活中去。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案 15
学习目标:
1、通过交流资料、读、辨的方法,说出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知道中华文化的丰富与精深。
2、会介绍长城、秦兵马俑等古遗迹,知道古遗迹的价值,通过辩论赛表达生活中要保护古遗迹和文物。
学习重点:
了解中华文化的丰富与精深。
学习难点:
表达生活中要保护古遗迹和文物。
学法指导:
在自学课本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查阅资料、图片等途径对我国的一些世界文化遗产有了基本的了解,然后课上经过交流感受中华文化的丰富与精深,引发对祖国历史和古遗迹的热爱和保护之情。
学习过程:
一、引出课题。
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另一个民族的特征。说起埃及,我们会想起金字塔,说起悉尼,我们会想起歌剧院,说起罗马,我们就会想起斗兽场,当我们说起中国的时候,我们会想起什么呢?
生自由说说。
生1:我会想起中国的长城和故宫。生2:我会想起布达拉宫和敦煌莫高窟……对!这些都是我国的国宝,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二课我国的国宝(板书:我国的国宝)
二、看地图,说说古遗迹。
1、在我们祖国大地上,到处都有祖先留下的遗迹。
看地图说说你看到的古迹。(教师提供中国世界文化遗址的地图,学生先自学68和69页,左边看已申报成功的中国世界遗产的位置和名称,在书中69页地图上圈出,并标上序号。)
2、认识世界文化遗产
学生当小导游,在地图上找到古遗迹的位置,然后作简单介绍.并由这位学生做小导游,展示给学生看相关的图片,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也可以先观看自然遗产的图片,然后进行简短的文字描述,激发学生热爱古遗迹的思想感情。)
师:这些遗产不仅是中国人民的宝贵财产,也是人类的共同财富。它不仅属于中国,更属于世界,这些就都已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三、认识古迹。
师边演示边解说: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感受到了我们中华民族历史的辉煌,这都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祖先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美丽,也不仅仅是壮观,可以这样说,每一处遗产都是一段辉煌的历史。
我们有好多同学去过我们刚才看到的景区景点,可如果我们光看,难见其伟大所在,还需要我们更认真地解读。例如周口店,这个曾经轰动世界考古界,改变古人类学进化史的焦点地带,也许你在那里只能看到一片郊野和几堆灰烬,可是,一旦知道了北京人的故事,想象力便把你带回70万年前。当时的周口店有哪些古生物?他们谁是北京人的敌人?谁是那个世界的霸主?那个珍贵无比的头盖骨究竟流落到哪里?了解了这些,你会觉得“灰烬”也如此美丽,每一层都曾经挖掘出无数的秘密,帮我们了解那个久远的时代。
还有故宫,尽管我们现在可以买一张门票,在的三大殿间穿行,然而你仍然难以想象15世纪,它刚刚从京城耸立起来,那些崭新的宫殿曾经怎样被人们视为“天宫”,以及其中的一柱一椅所隐含的那些神秘象征,还有,明清的24位皇帝曾经在其中度过了如何奢靡而寂寞的生活。
这些世界文化遗产闪烁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勤劳的光芒。让我们来领略探索中国的古老与文明。
四、探索古迹。
1、走近长城。登陆百度,搜索长城的相关资料,或浏览老师搜集的资料,完成老师提示的下面几个问题:
出示问题:
(1)长城跨越了哪些省(市)、自治区?
(2)长城的砖每块有十五千克重,这么高的山,这么多的砖,当时人们是怎么运上去的?
(3)长城为什么要建在高高的山上?
(4)长城城墙的顶部为什么是凹凸形的`?而不像别的城墙那样是平的?
2、全班就搜集的资料和问题进行交流。
3、上传感受。把自己的收获、体会或者是问题上传,以分享我们学习的快乐。
4、说到长城,人民不由的会想起我国第一个皇帝------秦始皇,让我们先来读读关于他的小资料,了解秦始皇生活的年代及他对我国所做出的贡献。再来了解一下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兵马俑。
(1)交流你从中获得哪些知识。
(2)讨论:秦始皇为什么要在地下建造如此规模庞大的兵马俑群?回答预设:秦始皇生时统一了六个国家,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死后,出于迷信的思想,他仍要做地下的帝王,继续驰骋疆场,统一地下的王国。
(3)看课件,学生介绍秦兵马俑的位置,艺术特点及其作用。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干和智慧。
5、走进大足石刻。
(1)写一份导游词,介绍它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点,对后人有什么作用?
(2)看三幅大足石刻的作品,展开丰富的想象。
五、感悟古迹。
1、登陆提供的网址进行网上自由浏览。
2、给大家介绍你最感兴趣的一处景点,并说说为什么。(在介绍的同时学生可以补充、讨论、提出问题)
六、全课小结:
师:欣赏的是风情,解读的是文化。中华民族拥有让世人佩服的五千年的悠久文化,提起这五千年的文化我们自豪,我们骄傲,也很值得我们用心灵去读。希望大家在今天这节课后更用心的解读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案 16
学习目标:
学习通过不同渠道获取信息的方法,感知家乡人的可爱简单了解家乡不同时代的优秀人物,激发对家乡人的敬佩与热爱。
重点:
了解家乡不同时代的优秀人物,让学生感知家乡历史的久远,凸现历史纵深感,产生自豪感。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谁是我们的家乡人
1、讨论:什么是家乡人?
2、说一说家乡话,加深对家乡人的`理解。
我们的家乡话与普通话有区别吗?讲一个小笑话,用普通话讲一遍,再用家乡话讲一遍,看看有什么不同?也可以用外地话讲一讲,看看与自己的家乡话有什么区别。
3、欣赏、诵读古诗《回乡偶书》,理解家乡人浓浓的家乡之情。
二、夸夸我的家乡人
1、家乡景美、物美,家乡的人更美。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位可爱的家乡人吗?
2、让学生夸夸自己身边喜欢的人、能干的人,对别人有帮助的人,对家乡有贡献的人。
3、你是怎么知道这些家乡的名人的,夸夸会查资料的同学。
三、家乡的骄傲
1、在学生查资料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填写“家乡人光荣榜”先小组填写,再全班交流,互相补充。
2、让学生用简短的语言介绍家乡的人物。
四、我是小小家乡人
1、说一说:我们应该做怎样的家乡人?
2、设计“我的服务计划”。
五、美丽的传说
1、听老师讲“飞来峰的传说”,谈谈自己的体会。
2、学生讲一讲自己知道的有关家乡的传说。
六、浓浓的家乡情
1、古人对家乡的感情也很深,他们写了不少有关思乡之情的作品。欣赏古诗《静夜思》
2、下面让我们也来当一回小作家,写写自己对家乡的感情吧。
3、学生各自练写。
4、写后交流
七、课堂小结。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案 17
【教学目标】
[德育目标]:知道爱惜生活用品是热爱家庭的表现,懂得生活用品来之不易,应当爱惜。
[智育目标]:爱惜生活用品,不故意损坏。东西摆放整齐有序,不乱扔。
[素质发展目标]:激发学生对生活用品的爱惜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懂得为什么要爱惜生活用品以及怎样爱惜生活用品。
[教学难点]:让学生懂得为什么要爱惜生活用品。
【教学准备】
有关图片
学生活动设计
“了解生活用品”、“看图讲故事”、“读一读”
【导入新课】
老师:我给大家出几个谜语,大家猜一猜好吗?
老师:我们大家看一看这几个谜底,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呢?
老师:它们都是生活用品,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品。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生活用品。
【讲授新课】
一、了解生活用品(板书)
(一)生活用品的用途(板书)
老师:大家请打开课本的十四页,大家看图中都画了哪些生活用品,它们都有什么用途呢?大家想一想,然后说一说。
老师:下面我们来看几张图片,大家说一说,它们是什么,都有什么用途?
老师:大家说得很好,大家还知道哪些生活用品呢?在日常生活中,它们都有什么用途?大家可以讨论一下,然后把自己知道的说给同学们听。
老师:我们说了这么多的生活用品以及它们的用途,那大家知道它们都是怎么来的吗?
(二)生活用品的由来(板书)
老师:大家打开课本第十五页,看一看,图中告诉我们什么?
老师:从图中我们可以知道:桌子是木工师傅一点点的制作出来的;毛衣是妈妈一针一针织出来的。它们都来之不易啊!
老师:大家看完视频之后,有什么感受呢?
老师:生活用品是由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制造出来的,或者是爸爸妈妈辛辛苦苦挣钱买来的,不管哪种方式,它们都来之不易,我们应该爱惜它们。(过渡)
二、爱惜生活用品(板书)
(一)不浪费、不乱扔、不损坏生活用品(板书)
老师:大家打开课本第十六页,认真看一看,图中小朋友的做法好不好?为什么?大家讨论一下,然后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
老师:在图中,一个小朋友对自己不喜欢的袜子随手扔到了垃圾筒,这是一种浪费;一个小朋友在桌子上乱画,这是对桌子的故意损坏;还有一个小朋友只想着看自己喜欢的动画片,而把雨伞随地一扔,这些都是不好的行为。只有一个小朋友小心使用生活用品,把桌子擦干净了,我们应该向他学习,大家说是吗?
老师:那大家平时是怎样爱惜生活用品的呢?大家说一说。
(二)物品摆放整齐有序(板书)
老师:下面大家打开课本第十七页,认真看一看图片画得是什么故事?然后把你得想法讲给大家听。
老师:大家从这个故事中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呢?
老师:所以说,爱惜生活用品就应该做到,不浪费;不乱扔、乱放;不损坏;小心使用;物品摆放整齐。只有这样做,才是一个爱惜生活用品得好孩子。
老师:最后,我们大家一起来看课本第十八页,大家认真观察该页的'四幅插图,大家说他们的做法好吗?
老师:这几个同学的做法都是爱惜生活用品的表现,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
最后,老师带领大家一起读该页的儿歌。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懂得了生活用品来之不易,应当爱惜生活用品;知道东西摆放整齐有序也是爱惜物品的行为。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案 18
教学目标
1.学习冷静、理智地处理遇到的事情,分辨是非,保护自己的身心不受到伤害。
2.懂得正确交友的意义,学习正确交友的方法。
3.学习、体验合理拒绝不良邀请的方法。
教科书分析
参见第169~171页。
教学准备
1.了解家长对自己结交朋友的意见。
2.搜集一些对于加强同学之间友谊的名人发言。
教学活动及过程
一、导入。
“你有朋友吗?当心烦时你会求助你的朋友吗?他会给你哪些帮助?”
二、小组探究。
阅读教科书第73页的文字及插图的内容,并提问学生:“你在生活中遇见这样的事吗?你对这位同学的困惑有什么想法?”
小组讨论:当你遇到这样的事情会如何面对?请各小组表演出来供大家讨论。教师发表自己的意见。
阅读教科书74~75页的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参与”虎子小组的讨论,对他们的意见和教科书上教师的话发表看法。
三、小结。
“随着年龄的增长,你们会结交很多朋友,遇事愿意自己解决或求助朋友,这说明你们正在长大。但是,你们毕竟还没有完全成熟,社会经验不足,而朋友的'建议未必都很恰当,有时朋友的建议也会给你带来困惑或伤害,所以交友要慎重,对于朋友的话要三思而后行。”
给教师的建议
1.对于学生进行的小组讨论及表演活动,教师应当逐一给予充分的评价,以便帮助学生把握尺度和方式。特别要注意学生的朋友观,对朋友所提意见和建议的态度,引导学生懂得交友要慎重、朋友的话要三思的道理,并培养他们在这方面的意识。
2.课堂教学前后要引导学生了解有关正确交友、正确对待来自朋友的不良方面和行为的意义。
3.可以借用有关朋友、友谊的名言警句作为教学活动的开始或总结,也可以请学生把自己找到的相关资料书写在黑板上,供学生学习借鉴。
家庭作业
课后与自己的亲友交流学习本课的感受。
评价建议
观察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学习进展,对认识有提高的学生给予表扬。
-
- 信息技术的教案
-
2023-07-10 16:44:04
-
-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
2023-07-10 16:41:17
-
- 《松鼠》的教案设计
-
2023-07-10 16:38:32
-
- 交通安全主题班会教案
-
2023-07-10 16:35:45
-
- 生物实验教案
-
2023-07-10 16:32:59
-
- 音乐教育教案
-
2023-07-10 16:30:13
-
- 学生安全教育教案
-
2023-07-10 16:27:26
-
- 《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
-
2023-07-10 16:24:41
-
- 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
-
2023-07-10 16:21:54
-
- 幼儿园科学教育教案
-
2023-07-10 16:19:08
-
- 校园安全教育教案
-
2023-07-10 16:16:22
-
- 信息技术教案
-
2023-07-10 16:13:36
-
-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
2023-07-10 16:10:50
-
- 中班绘画教案
-
2023-07-10 16:08:03
-
- 初中历史教案
-
2023-07-10 16:05:17
-
- 初中音乐教案
-
2023-07-10 16:02:31
-
- 高二生物教案
-
2023-07-10 15:59:38
-
- 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
2023-07-10 15:56:47
-
- 古代历史历史教案
-
2023-07-10 15:54:00
-
- 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
2023-07-10 15:51:14